促公益發展
項目周期:2021.09.01-2022.12.31
項目金額:人民幣200,000元
項目伙伴:成都一扇窗公益服務中心、中國扶貧基金會
目標人群:鄉村學校的學生與老師
項目愿景:旨在通過科技手段,助力鄉村教育信息化發展。
項目概述:一扇窗計劃(Pad For Hope) 是于2014年發起的公益項目,并于2017年在成都民政局注冊民辦非企業——成都一扇窗公益服務中心。機構旨在通過科技手段,助力鄉村教育信息化發展。幫助鄉村孩子開闊視野,打破邊界,擁有自主學習的能力。通過募集社會中的閑置平板,搭建網絡環境,賦能鄉村學生和老師,補充優質教學資源。同時,一扇窗計劃也為鄉村學生有針對性地提供素養類線上課程,以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全面發展。

項目周期:2021.08.01-2022.08.01
項目金額:人民幣200,000元
項目伙伴:上海芮葭靈信息咨詢有限公司(“悅享新知”)、上海聯勸公益基金會
目標人群:全國范圍內3年+公益領域從業者750名左右
項目愿景:助力每一個公益人,在影響力創造之旅中,喜悅自信地達成最重要的里程碑。
項目概述:聚焦3年+公益人在需求分析、監測評估、籌款、政府合作等主題上的發展需求,探索具有規?;諠摿Φ墓嫒藢I賦能方案,支持公益人從“知道”到“會做”,形成可見的工作產出和個人效能提升。

項目周期:2021.07.01-2022.06.30
項目金額:人民幣200,000元
項目伙伴:上海市靜安青青公益發展中心、上海聯勸公益基金會
目標人群:西部鄉村中家庭困難的女高中生和大學生
項目愿景:希望通過教育改變農村貧困家庭中女生的命運,同時對她們的家庭和家鄉的進步產生積級的影響。項目概述:青青公益在項目執行上運用獨特的“經濟資助+情感支持+專業輔導/心理輔導”的復合模式,讓西部農村的貧困女孩子更好完成高中3年和大學4-5年的學業。并更進一步為她們提供各種短期個人能力輔導、長時期心理輔導和實習、就業的機會信息,讓她們可以通過教育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并有機會成為未來女性領導者。

項目周期:2021.08.01-2022.08.01
項目金額:人民幣200,000元
項目伙伴:北京凌鋒公益基金會
目標人群:鄉村老人、慢病、殘疾人群
項目愿景:愿每一個生命健康豐盛
項目概述:為接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滿足鄉村老人,慢病,殘疾人群就近的康復需求,本會聯合中國殘疾人康復協會,中國志愿團隊發起“振興健康鄉村,康復健康小屋項目”。通過在鄉村衛生配置康復設備讓村民獲得免費康復和診療機會。同時,由中國志愿醫生為村醫提供慢病、中醫適宜技術、康復技能專項培訓以提升其醫務水平,更好的為村民提供服務,以筑牢基層健康網底。該項目讓村民切實感受到家門口醫療帶來的實惠和便捷,對于解決鄉村最后一公里健康問題,促進鄉村振興發揮了重要作用。2021年在江西、河北、黑龍江、河南、海南、云南、貴州、四川、陜西、甘肅、寧夏、青海12個省的100個鄉村捐建了100個康復健康小屋,總受惠人數達10萬人次。

項目周期:2021.08.01-2022.12.31
項目金額:人民幣200,000元
項目伙伴:貴州省為愛黔行公益服務中心
目標人群:大山里的音樂課堂項目學校師生
項目愿景:每一位孩子都有享受教育美好的機會
項目概述:項目在大山里的音樂課堂基礎上,通過為鄉村項目學校音樂老師提供培訓賦能,研發教材和教程,對項目進行評估和優化為偏遠鄉村兒童提供更加優質的音樂課堂。截止至今,已經在貴州20多個縣130所鄉村學校捐建音樂教室開展音樂項目,累計受益師生超過5萬人。

項目周期:2020.01-2022.06
項目金額:600,000人民幣
項目伙伴:上海聯勸公益基金會、益橋(北京)咨詢管理有限公司
目標人群:80位跨界公益人才
項目愿景:吸引和培養更多跨界人才進入公益領域,推動中國公益行業從業人員職業化
項目概述:益橋寓意為“公益之橋”,致力于把優秀人才和跨界資源帶入中國公益行業,創新性地解決社會問題,并激發社會大眾對公益的理解與參與。益橋伙伴計劃面向全球華人青年,旨在發現和培養有公益心、有益于中國發展的領袖, 讓海內外華人青年職業人士和優秀畢業生有機會進入中國公益和社會創新機構工作,同時給予其導師、培訓、獎學金、社群等豐富的資源支持,使其快速提升自我,建立社會影響,并構筑起一個在各行業間相互支持、共同引領的社群。

項目周期:2017.08~2022.04
項目金額:1,600,000RMB
項目伙伴:上海真愛夢想公益基金會
目標人群:中國優秀社會創新人才,熱心于公益事業的跨界性人才
項目愿景:發掘和培養社會創新青年領袖,構筑一個全球性的學習互助型社會創新網絡。
項目概述:在中國社會創新領域亟待發展的當下,SEED為中國優秀社會創新人才提供具有全球化視野的頂級課程,連接多方資深社會創新領域專家,共同探討美國前沿理論與實踐在中國國情下的應用,提高SEED Follows的行動能力和創新性,提升其項目質量與影響力,推動中國社會創新行業的發展。

項目周期:2020.03.01-2021.3.31
項目金額:人民幣400,000元
項目伙伴:上海靜安區方德瑞信社會公益創新發展中心、上海聯勸公益基金會
目標人群:進入Leader營培養的15-20名學員(5個團隊)以及10000人次左右的Leader營學員團隊所在地區的當地公益機構學員伙伴
項目愿景:引領中國公益籌款行業進入專業化發展,讓捐贈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項目概述:本項目由方德瑞信聯合益修學院共同發起,旨在通過對合適的籌款Leader的投資培養,為具備公益籌款市場化籌款基礎的地區打入“楔子”,顛覆傳統能力建設,以創新的能力建設模式,提升在地機構籌款能力,活化在地籌款智慧與經驗。方德瑞信與益修學院在公益籌款領域與公益人才培養領域已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豐富的實踐經驗與上佳的業內口碑,能夠提供高于市場標準的服務水平與項目成效。

項目周期:2020.01.01-2022.3.30
項目金額:人民幣400,000元
項目伙伴:廣州善導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廣東省綠芽鄉村婦女發展基金會
目標人群:30名青年公益領袖、300名青年公益領袖以及其他成員等。
項目愿景:透過教育、對話、連結和共創,培養覺醒的個人、團結的社群,推動一個平等、多元、強壯且有韌性的公民社會,促進社會的公平和可持續發展。
項目概述: 本項目旨在通過識別想要改變領導力風格的青年公益領袖,為期提供系統的培訓、建設實踐社群、并與伙伴們開展共同實踐行動,實現領導力的提升和轉換,來促成所在組織和行動。同時,期望完善協作式領導力模型、開發特定領域的協作者培養方案、以及支持中國公益協作者社群的成長,為公益領域持續培養具備協作力和協作式領導力的人才,從而促進更多基于賦權、參與和共創的行動,以求更有效地回應社會問題,并培育基于賦權、參與合作的社會文化。

項目周期:2020年4月1日至2022年3月31日
項目金額:400,000萬元
項目伙伴:上海聯勸公益基金會、聯勸-墨德瑞特專項合作
目標人群:公益機構的領導者和管理者群體,以及基層工作者
項目愿景:為公益人的能力成長精準導航
項目概述:公益職業人是公益事業的操盤手,其能力水平決定了公益事業的發展水平。但當前公益人才的能力發展得不到系統、專業、針對性的支持。本項目通過建立和運營公益人才的能力測評系統,為公益機構及其工作者提供精準的能力評估和發展建議,并賦能領導者和管理團隊掌握這套方法,切實提高機構人才發展的效能。公益人才能力測評分為兩個版本:公益領導力測評模型針對領導者和管理者群體,優秀公益人模型針對基層工作者群體。同時,本項目通過公益人才能力大數據的積累和分析,為公益行業提供人才能力現狀及發展趨勢的數據洞察和方向指引。以此提高公益人才能力發展的針對性、系統性及影響力。

項目周期:2020年03月01日至2021年12月31日
項目金額:400,000元
項目伙伴:廣東省嶺南教育慈善基金會、廣東綠耕社會工作發展中心
目標人群:農村社區發展工作者
項目愿景:培養一批有信念、懂理念、有方法,有網絡的農村發展領域公益人,助力鄉村的人才振興。
項目概述:本項目由廣東綠耕社會工作發展中心承接開展,通過提供農村發展相關理論知識學習、一線工作方法實操、個人成長、共學網絡建設與持續陪伴等四個層面的支持,來陪伴和支持一批對中國“三農問題”具有系統性認識、具備相應實踐能力的農村社區發展工作。通過為期2年、總計8期的共學營和多層次后續支持,培養不少于90名農村發展工作者,并產生有區域影響力的成功案例和有行業影響力的農村發展工作者共學網絡,協助共學伙伴找到自己從事農村社區發展的內生動力,并開展有效的實踐,推動農村社區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項目周期:2018.8-2019.12
項目金額:220,000人民幣
項目伙伴:益愛領路(北京)教育咨詢有限公司、上海聯勸公益基金會
目標人群:公益領域從業者
項目愿景:拉近公益人“知道”到“做到”的距離
項目概述:本項目旨在挖掘具有實操經驗的20位一線公益人才,對他們進行專業知識和授課技巧的培訓,協助他們梳理、總結和整合自己的公益經驗和項目案例,再協助他們通過數十場沙龍、百講線上課程傳播、公開培訓等方式輻射培養至少5萬人次的公益伙伴,從而充分實現公益互助網絡的構建和實施,助力整體公益人的能力建設,助推中國公益的發展和實現SDGs,有效服務更多的受益人。

項目周期:2018.9-2019.10
項目金額:200,000人民幣
項目伙伴:北京奇點公益信息技術服務中心、無錫靈山慈善基金會
目標人群:教育公益行業內捐助者與受助者約5萬人次
項目愿景:技術改變公益,人人參與共享
項目概述:教育類公益共享數據庫建設項目,旨在通過互聯網技術,為教育公益行業建立一個系統的、跨領域、實用的、開源共享公益數據庫,推動數據的應用,推動中國教育類公益組織基礎數據庫信息完善。

項目周期:2018.09 - 2019.08
項目金額:220,000人民幣
項目伙伴:北京市豐臺區聲波殘障社會服務中心、上海有人公益基金會
受益人群: 在大學就讀或即將進入大學接受融合教育的視障學生
項目概述:本項目將為正在或即將到普通大學接受融合教育的視障學生提供急需的能力培訓,幫助他們更好的適應大學學習生活,最終形成一套支持系統以服務更多學生。作為中國少數聚焦視障高等融合教育的項目,本項目不但具有引領作用,也將為國內相關領域的發展積累更多經驗和模式。

項目周期:2018.06 - 2019.06
項目金額:200,000人民幣
項目伙伴:成都市樂芙公益服務中心
項目目標:培育成都市天府新區梅家村社區環保自組織;通過技術傳遞,助力農村社區形成環境友好、生態可持續的循環模式。
項目概述:本項目是重建農業生態平衡以及農村可持續生活的一個重要環節。項目圍繞農村社區問題,以農民為主體,培育農村社區環保自組織,通過農戶自我發現問題、自我解決問題的工作模式,實現持續運轉。家園濕地工具包的開發推廣,將為社區提供成本低、高環保效益、效果穩定的生活污水處理方式,以技術助力社區可持續。

項目名稱:SEED哈佛社會創新夏季班
資助方向:公益人才培養
項目周期:8個月
項目金額:500,000RMB
項目伙伴: 上海真愛夢想公益基金會
目標人群:中國優秀社會創新人才
項目愿景:發掘和培養社會創新青年領袖,構筑一個全球性的學習互助型社會創新網絡。
項目概述:在中國社會創新領域亟待發展的當下,SEED為中國優秀社會創新人才提供具有全球化視野的頂級課程,連接多方資深社會創新領域專家,共同探討美國前沿理論與實踐在中國國情下的應用,提高SEED Follows的行動能力和創新性,提升其項目質量與影響力,推動中國社會創新行業的發展。

項目名稱:邑思行動—流動兒童教育創新機構孵化項目
資助方向:公益項目支持
項目周期:1年
項目金額:500,000RMB
項目伙伴:南都公益基金會
目標人群:小學階段留守兒童
項目愿景:改善流動兒童的成長環境
項目概述:針對目前中國流動兒童教育環境和教育質量堪憂的現狀,新公民計劃的邑思行動孵化了2個初創機構——致力于科學素養教育的科蚪和開展城市主題探訪活動的東隅。將這些優質教育產品推廣到流動兒童教育領域,使流動兒童能夠接觸并真正受惠于多元的教育,促進流動兒童的全面發展。
